B—sports必一

PRODUCT

b体育官网
CONTACT US
023-63826275
13637916788(李经理)
2659952367
重庆市巴南区其龙村四社
界石镇界南路235号(力阳嘉渝对面)
B—sports必一,欢迎来样定做
加拿大 孩子们身边的环保
发布时间:2024-05-27 11:56:16 来源:必一sport网页版登录 作者:b体育官网

基本信息:

咨询热线:13637916788
产品详情

  岁),老二也即将升入中学(加拿大中学从八年级开始,和中国国内从初一即七年级开始不同),这十几年来加拿大几乎所有性质的中小学(公校、私校、教会学校)都上过,不同性质的中小学,校规校风、教育思路差异很大,但似乎都有喜欢组织学生演“课本剧”的传统。

  中国中小学演课本剧讲究“精雕细琢”,一般都有精心准备的剧本,挑选学生中演剧天分最好的几个孩子上台。加拿大中小学则是另一种“台风”——讲究“人人参与”,恨不得让每个学生都登台(很多时候老师也会上台凑热闹),且主配角尽量轮换出演,第一学期A生演了男主,第二、第三学期(加拿大每个学年分成三学期)他就只能去演龙套或打杂。

  印象中从学前班开始,儿子们的课本剧少说80%是环保主题:气候变暖啦,亚马逊热带雨林消失啦,北冰洋冰层融化海豹无家可归啦……,有些主题或许比较容易“入戏”吧,竟翻来覆去演过好几次。

  孩子们在学校里演绎最多次的环保主题课本剧非“限塑”莫属,俩儿子学生生涯一共演过5次(其中一次因两个孩子恰好在同一所学校,系同台演出),且其中四次连细节都高度雷同:向海洋无节制倾倒塑料袋等塑料垃圾,导致大批海洋生物因吞食塑料袋而死亡。

  记得第一次在列治文市“英才学校”(Choice School for Gifted Children)演“限塑”时,老大才三年级,是第一年入校,性格内向的他被安排演了“无数流入海洋废塑料袋中的一只”,其中“命好”的几只塑料袋不是被“男女主”即“环保少年”回收,就是被“受害者”海洋动物吞食,总之都有“加戏”,我们家老大仅仅忝列背景板中,混在手举涂色硬指标牌子扮演海浪的“群演”中高举手臂做了几个“人浪”;一个月后学校组织去养老院演出,把这部戏“浓缩”后演了第二回,“环保少年”和“海洋生物”都各只剩一只,“塑料袋”和“海浪”更十去,老大这只“边缘垃圾袋”差点因此“痛别舞台生涯”,最终“转型”扮演了分类回收垃圾桶;暑假后又是新一学期,学校重排“升级版限塑”,此时我们家老二也已转入该校读二年级,“环保海洋后浪推前浪”,光荣哥哥,扮演起流入海洋的“非主要废塑料袋”,老大正幻想“升格”扮演“环保少年”或海洋动物之类有台词的重要角色,却“不幸”直接被挤到了台下:客串舞台监督的法语兼艺术老师(加拿大中小学老师通常都身兼多职,英语老师兼教体育、数学老师兼教音乐之类司空见惯,他们自嘲“这也是一种环保”,突发奇想,给整部戏配上原创音乐(前几次是直接放现成的音乐),还在学生里组织了一个精干的小乐队现场配乐演奏,老大钢琴弹得好,被直接指定为键盘手(“钢琴和电子琴都是黑白键”),自然也只能从舞台边缘“挪窝”到舞台下的乐池里。好在“只有环保分工不同,并无角色轻重之分”,两个孩子倒也演得乐此不疲。

  原本在另一部关于“节能减排”的课本剧里,当时已升入中学的老大有机会扮演更重要角色——骑自行车的中学生,只可惜他莫名其妙遗传了我骑车技术不佳的“优点”,一再NG后只好转演了“绿水青山”背景板中的一小块。

  3年疫情,加拿大的限制措施虽不像同期国内那样严格,但“社交禁制”还是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里的各种文艺汇演纷纷被叫停,哪怕“符合社会潮流”的环保题材也未能幸免,老大就此“不可逆”的丧失了在中小学生涯里继续演绎环保课本剧的机遇与乐趣。老二倒是苦尽甘来,转入公校后,已在新学校的环保课本剧里扮演过两次“被保护的树木”,一次小树,一次大树。他的中小学生涯还有好几年,曾信誓旦旦地发出“豪言”,要在环保课本剧领域赶超哥哥创下的“艺术巅峰”,争取在升入大学前,能够至少扮演一次有台词的角色。

  首先是每所学校、每个孩子都要用到的课本和作业本。加拿大大多数中小学的教材是循环使用的,高年级用完后回收,再发给低年级接着用,因此学生不允许将课本带回家(有人说“加拿大中小学没有家庭作业”,其实还是有的,但家庭作业一般是作文或“课题”,并不需要用到课本,因此学生被要求放学时把课本留在教室里,且课本上不允许乱涂乱画,不得已必须写字也只能用铅笔轻轻书写,其目的自然都是意在减少课本损耗,以便一套教材能多循环使用几次)。所有的教材和大部分作业本都是用回收废品所造“再生纸”印刷、制作的,学校反复提醒学生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少砍几棵树”,不但更环保、更注重生态平衡,也可节约更多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的孩子们所上过的几所中小学,私立或教会学校有些校舍是低层楼房,公立学校则都是单层平房、甚至简易的单层“临建房”,即便使用楼房校舍的私立、教会学校,校舍也都是清一色木结构。之所以如此,官方的解释是“环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为据研究,木结构房屋较“重结构”,照明、取暖等日常开支都更节省,有助于节约能源。此外,我们所居住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资源丰富,树木又是可再生资源,尽量在建筑中采用木结构,也是该省相沿已久的一项重大环保政策。事实上不光学校,根据建筑规范,该省7层以下建筑除特批外都要采用木结构,甚至,全球仅有的三座12层以上木结构高楼,也有两座在该省的大温哥华都会区。

  加拿大的小学是非常提倡孩子之间“礼尚往来”的,一直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换、馈赠和买卖自己不需要的书籍、玩具和学习用品,这原本只是一种社会风尚和节约习惯,近年来却被普遍赋予了“减少新制作从而更好地节能环保”新概念;当地中小学热衷各种非官方的节日、纪念日,不但元旦、圣诞节,中国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也会组织孩子们手工制作礼品。近年来许多这类礼物都“环保”了,如我就收到过老大分别用旧衣物改制的厨房围裙,和用回收空罐头盒制作的盆景。最近老二就读的小学和参加游泳训练的俱乐部还倡议学生在新年、复活节和生日聚会交换礼物时“少送贺卡,少用包装材料”,因为贺卡消耗纸张,造纸又需要砍树,“过度包装”又容易产生更多不可降解的废塑料等有碍环境的“元素”,如今都不再提倡了。

  和美国不同,加拿大中小学普遍不提供学生餐,要求学生自带午餐和零食,并提倡家长尽量使用可清洗重复使用的饭盒之类容器给孩子们带饭(会明确写在每学期开学时发给家长的“新学期须知”中),不得已要使用一次性餐具,也只能使用纸质的,曾在学校随处可见的塑料餐盘、刀叉、小勺、口杯、餐盒,如今已销声匿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中小学校舍里有的设有自动售货机,有些甚至设小卖部,但都大幅减少了使用非降解材料包装的食物、饮料供应——事实上该省远非校园环保方面最苛刻的,说法语的魁北克省早在多年以前就禁止在中小学里供应甚至携入瓶装水,以免平白产生过多的废弃塑料瓶这种典型的非降解废弃物。在我参观过的所有中小学里,都设置了方便的饮水装置,不仅可以用手压、脚踏、身体挤撞等多种方式直接饮用,还特别附设了醒目的“灌瓶处”,学生可以自备水杯、水瓶,灌一瓶带走慢慢喝。正因为有此方便,加拿大中小学生的上学“行头”里,普遍有一个漂亮的真空保温水瓶(“保温”在加拿大中小学生那里主要是为了“保冷”,让饮用水保持清凉,而不是“保热”,加拿大中小学生普遍不习惯喝热水)。

  比如,加拿大小学不但不设食堂,甚至连微波炉也没有,中学倒是有微波炉但僧多粥少(如家门口的中学是本地区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学,学生人数已突破一千,却只有4台微波炉),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顿顿午饭“不得火食”,这项传统由来已久(大温哥华都会区公校系统有“一个月组织一次热午餐”的传统,但需要家长花钱预订,且售价远高于市场价),最初的解释是“小学生加热不安全”,但近年来也被叠加了“减排”的“时髦新理念”,向学生们宣传“少吃一顿热餐可以减少碳排放”。对此许多家长、尤其习惯热餐的亚洲家长普遍不以为然,纷纷吐槽这是把“环保理念庸俗化”,太过牵强附会,不但有碍孩子们身心健康,久而久之也容易在他们心中积淀对“减排环保”概念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不久前,加拿大联邦政府许诺下次倘能连选连任,将推动在公立中小学引入类似美国的免费午餐,或许届时“环保”和“学生健康”这个两难矛盾,才有望迎刃而解。

  早在21世纪初,加拿大官方和教育界就采信了“绿色校园不仅环保,而且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理念,开始从官方层面制订并推广落实不同形式的“绿色校园”(Green School)规范。

  加拿大第一个市级和省级的“绿色校园”规范诞生于2002年:这一年,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地区教育局(TDSB)制定了“安大略生态学校(Ontario EcoSchools )”市级规范,后升格为覆盖整个安大略省的“绿色校园”规范。根据该规范,该省所有公立学校都可通过申请,自愿认证为“生态学校”(EcoSchool),成为“生态学校”后官方会提供补贴和各种资源、帮助,如学校地面绿化计划、堆肥计划和水瓶补充站等。如今在该省认证为“生态学校”的中小学已逾2000所。“安大略生态学校”规范成为加拿大各省区“绿色校园”规范的蓝本,一些省份甚至走得更远,如中部省份曼尼托巴省,2011年生效了包括五章二十一款长达83页的《曼尼托巴省可持续学校指南》(MSCC2011),不仅作为省级地方法规和环保规范落实,还被纳入中学课本范畴,如今该“指南”已升格到第二版。

  加拿大省区虽然未必把“绿色校园”规范全文列入中小学教材,但也开设了大量的环保、生态必修课,如安大略省这门课覆盖从0年级(学前班,加拿大学前班属小学教育范畴,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到10年级的大半个中小学生涯,被统称为“安省环境教育课程”(EEON),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小学中,这门课被称作“可持续学校最佳实践指南”(Sustainable Schools Best Practice Guide in British Columbia)。我们注意到,加拿大各省中小学这类课程普遍侧重于因地制宜,介绍本省最突出的环保事迹。如我们家老二在大温哥华地区读书,他就在好几个年级的“环保通识课”里被反复介绍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拥有“世界最大单一全植被屋顶”的温哥华会展中心,和号称“100%使用可循环水”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速滑馆,后者因为长年对外开放,学校甚至专门包车去上了两次现场课(场馆参观外加滑冰体验)。

  有些“绿色校园”举措别具匠心且耗费不菲。如2001年,号称加拿大第一大、北美第五大学校董事会会的TDSB牵头,任用米拉德诺维奇专业团队(Kenney & Puric-Mladenovic),拿出了针对多伦多中小学树木的“详细属性数据”(TIAP),在此基础上,2004年进行了多伦多公立中小学树木清查(Bardekjian),经此清查后,TDSB范围内逾5000英亩中小学校园内每一棵树木的位置、种类都登记在册,且被纳入编码照片库,这些数据使场地团队能够更有的放矢地管理校园,包括种植更多树木为游乐区提供额外的遮荫,覆盖暴露的树根以减少绊倒危险,适时修剪维护保养,等等。“有据可查”还方便了学生们熟悉和了解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如今很多孩子都能如数家珍地指认身边树木的种类。

  实际上,今天仅覆盖全国的“绿色校园”资助计划就有三个:加拿大树木协会(Tree Canada)的“绿化加拿大校园”(Greening Canadas School Grounds)、“长青的学习场所”(Evergreen’s Learning Grounds)和加拿大种子协会(SEEDS)的相关计划。这三个组织都致力于教育和分享有关可持续性、多样性和领导力的信息,并为加拿大各地的成功申请者提供指导和金钱援助。这三个计划侧重各有千秋,如“绿化加拿大校园”曾系统性资助建设校园花圃并引入蝴蝶,SEEDS则在许多地方资助开设了“认识你身边的植物”课程,传授可持续发展知识。

  如今在加拿大各地,越来越多教育界、校董会开始认识到,“绿色校园”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纷纷致力于在学校中实施绿色空间,并将环保实践纳入学生的常规课程。各城市正在通过确保对树木进行分类和照顾来帮助绿色校。